- 《子夏易传》序《子夏易传》一为二卷,一为十一卷。旧本题卜子夏(前507一?)撰。子夏姓卜名商,春秋末晋国温(今河南温县)人,孔子学生,为莒父宰。孔子死后,到魏国讲学,主张国君要学习《春秋》,吸取历史教训,宣扬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”等观点’,李克、呈起都是其弟子,魏文侯也尊以为师,相传《诗》、《春秋》等儒家经典就是由他传授下来的。学术界历来主张,此书为后人伪撰,而托附于子夏名下,《
- 易传提要臣等谨案子夏易传十一卷,旧本题卜子夏撰。案说,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书,其伪中生伪、至一至再而未已者,亦莫若是书。唐会要载开元七年诏:子夏易传,近无习者,令儒官详定。刘知几议曰:汉志,易有十三家,而无子夏作传者。至梁阮氏七录始有子夏易六卷,或云韩婴作,或云丁寛作。然据汉书韩易十二篇丁易八篇求其符合,事殊隳刺,必欲行用,深以为疑。司马贞议亦曰:按刘向七畧有子夏易传,但此书不行已久,今所存多失真本。荀朂中经簿
- 卷一 周易上经乾传苐一乾下乾上 乾,元、亨、利、贞。彖曰: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,乃綂天。云行雨施,品物流形,大明终始,六位时成,时乘六龙以御天。乾道变化,各正性命,保合太和乃利贞。首出庶物,万国咸宁。 乾始降气者也。始而通,终而济,保其正也,故綂万物而无外。夫天者,位也、质也。乾者,人也、精神也,有其人然后定其位,精神通明然后綂其质,故能云行雨施、生类继续。大明终始而分其六位,乘其隐见而得其变化,故得生成而性命正矣。是以
- 卷二 周易上经泰传第二乾下坤上 泰,小往大来,吉,亨。彖曰:泰,小往大来,吉,亨。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。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内阳而外隂,内健而外顺,内君子而外小人,君子道长,小人道消也。 易者,象也,神之用也。故泰象于天地交,而万物生。上下交而人治成。阳内得时而隂外也。健发于内其道顺行于外。亲内君子,踈外小人,君子之长也。是以损削之道往,而丰大之道来,吉而通者也。 象曰:天地交泰,后以财成天地之道。辅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
- 卷三 周易上经噬嗑传第三震下离上 噬嗑,亨,利用狱。彖曰:颐中有物;曰噬嗑,噬嗑而亨。刚柔分,动而明,雷电合而章。柔得中而上行,虽不当位,利用狱也。 刚物在颐中,曰噬嗑。故噬而嗑之,其道乃通,刑以齐之者也。分刚于柔,分柔于刚,象交得其情也。动而明之义皆得于理也。雷震电照,威以明之,隐无不彰,果辨之也。柔上治之主也,虽不若刚徳,而运于无所用狱,而正之者也。 象曰:雷电噬嗑,先王以明罚敕法。雷震电照,震而后明得于情实也,先
- 卷四 周易下经咸传第四艮下兑上 咸亨利贞,取女吉。彖曰:咸,感也。柔上而刚下,二气感应以相与,止而说,男下女,是以亨利贞,取女吉也。天地感而万物化生,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,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。 二气之相感应也,中无间也,故得万物变化乎其内,天气下降而地气上,济阳下阴而阴从阳也。止于所说,其利之正也,故取女以之吉也。而感应之道取焉,圣人无为与天地准,寂然虚中通天下之情,因其情而通天下之故,而咸得其治则天下和平矣
- 卷五 周易下经夬传第五乾下兑上 夬,扬于王庭,孚号有厉,告自邑,不利即戎,利有攸往。彖曰:夬,决也,刚决柔也。健而说,决而和。扬于王庭,柔乘五刚也。孚号有厉,其危乃光也。告自邑不利,即戎所尚,乃穷也。利有攸往,刚长乃终也。 阳长终位而阴微也。君子在位,小人在野,健制而能悦之,不隐情也。刚决而能和之,不任力而刚不过中也。故显于王庭而民得治也。夫用九即吉于无首也,刚长即凶于用壮也。道之穷则不富矣,其危矣哉。信有危而思患,呻
- 卷六 周易下经丰传第六离下震上 丰,亨。王假之,勿忧宜日中。彖曰:丰,大也。明以动,故丰。王假之,尚大也。勿忧宜日中,宜照天下也。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,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,而况于人乎。 夫明者,内含其照也。动而施之,乃丰也。明以时动,物伸其直,得尽其大生长之而遂成也。期盛之矣。丰之道者也,唯尚大而当之,故王能极之也。不失天下之情,则勿忧而旣治矣。日之明盛于中也,王宜照于天下也,则无微而不大也。过于中则忧,大斯盈,盈斯缺矣
- 卷七 周易系辞上第七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卑髙以陈,贵贱位矣。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。方以类聚,物以羣分,吉凶生矣。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。是故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。鼓之以雷霆,润之以风雨。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。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乾知大始,坤作成物。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。易则易知,简则易从。易知则有亲,易从则有功。有亲则可久,有功则可大。可久则贤人之德,可大则贤人之业。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。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。 天尊也
- 卷八 周易系辞下第八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。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矣。刚柔相推,变在其中矣。系辞焉,而命之动在其中矣。吉凶悔吝者生乎,动者也。刚柔者立本者也。变通者,趣时者也。吉凶者,贞胜者也。天地之道,贞观者也。日月之道,贞明者也。天下之动,贞夫一者也。夫乾确然示人易矣。夫坤隤然示人简矣。爻也者,效此者也。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爻象动乎内,吉凶见乎外。功业见乎变,圣人之情见乎辞。 刚柔相推,而八卦成矣。八卦既列,象在其中矣。天
- 卷九 周易说卦传第九昔者圣人之作易也。幽賛于神明而生蓍,参天两地而倚数,观变于隂阳而立卦。发挥于刚柔而生爻,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。穷理尽性以至于命,昔者圣人之作易也。将以顺性命之理,是以立天之道,曰隂与阳。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。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。兼三才而两之,故易六画而成卦。分隂分阳,迭用柔刚,故易六位而成。章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,八卦相错数。往者顺知,来者逆是。故易逆数也。雷以动之,风以散之,雨以润之
- 卷十 周易序卦传第十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。盈天地之间者,唯万物,故受之以屯。屯者,盈也。屯者,物之始生也。物生必蒙,故受之以蒙。蒙者,蒙也,物之稺也。物稺不可不养也,故受之以需。需者,饮食之道也。饮食必有讼,故受之以讼。讼必有众起,故受之以师。师者,众也。众必有所比,故受之以比。比者,比也。比必有所畜,故受之以小畜。物畜然后有礼,故受之以履。履而泰,然后安,故受之以泰。泰者,通也。物不可以终通,故受之以否。物不可以终否,故
- 卷十一 周易杂卦传第十一乾刚坤柔,比乐师忧,临观之义,或与或求。屯见而不失其居,蒙杂而着。震,起也。艮,止也。损,益,盛衰之始也。大畜,时也。无妄,灾也。萃聚而升不来也。谦轻而豫怠也。噬嗑,食也。贲,无色也。兊见而巽伏也。随,无故也,蛊则饬也。剥烂也。复反也。晋昼也。明夷诛也。井通而困相遇也。咸速也。恒久也。涣离也。节止也。解缓也。蹇难也。睽外也。家人内也。否泰反其类也。大壮则止,遯则退也。大有众也。同人亲也。革去故也。鼎取
- 关于西汉孟喜古文易的再探讨赵秋成 班固(A.D.32~A.D.92) 《汉书·艺文志》云:“昔仲尼没而微言绝.七十子丧而大义乖,故《春秋》分为五, 《诗》分为四, 《易》有数家之传.(《儒林传》言:‘刘向校书考《易》说,以为诸家皆祖田何、杨叔、丁将军,大谊略同,唯京氏为异党,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,托之孟氏,不相与同。’)战国纵横,真伪分争,诸子之言,纷然肴乱.至秦患之,乃焚灭文
- 子夏易学初探刘彬 据《隋书·经籍志》和唐人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记载,孔子弟子卜商卜子夏传《易》,《七略》《中经簿》《七录》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《经典释文》等载有子夏易学着作《子夏易传》。由于《七略》“《易传》子夏,韩氏婴也”记载的歧义性,以及《汉书·艺文志》不载《子夏易传》,遂有人怀疑子夏传《易》,认为《子夏易传》的作者不是卜商,而是汉人韩婴。《子夏易
共有15条信息1/11
热门标签
星座查询
情侣速配
性格解读
最新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