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颐卦颐卦。艮上震下。宣圣讲义 颐卦象为震艮合。上艮下震。为二阳四阴卦。阳在两端。阴居中。上下始终皆阳。而内包四阴。卦象颇类中孚。不过中孚阳多于阴。颐则阴多于阳耳。又大象类离。离亦中虚。阴在阳中。唯离阴少。而所类者三位之离。非重卦也。此颐卦虽与离相似。究不同。却与中孚体用有相类处。以阴虚阳实。实中含虚。为天道下行。地道上升之义。虽非如泰与既济。而其环行周流。从终复始。实象地居天中。大气环行于四围。形在气里
- 大过大过。兑上巽下。宣圣讲义 大过上兑下巽。四阳二阴。初上皆阴。中四爻为阳。恰与颐反对。而与中孚为颠倒卦。中孚上巽下兑。阳反在外。阴居中爻。以刚包柔。与颐为类。大过则与小过相似。小过上震下艮。为颐颠倒卦。四阴二阴。阴反在外。故名过。以阴内阳外。刚包柔为正。反此则非正。非正则失中。失中则过。过犹不及。凡不得中行。皆过也。而有大小之别。小过阴居外。而阳在中爻。以阳少而贵。且阳以少而避居内。其理尚顺。其过尚小
- 坎卦坎卦。坎上坎下。宣圣讲义 坎卦为文王八卦中代坤位之卦。与离相对。而在六十四卦序中。与离卦接居上经之末。盖自乾坤至坎离。恰为一大循环数。由乾坤至此两卦。其气交。其象错。坎为阳而多阴。离为阴而多阳。以阴阳得上下正位故也。坎上下正位皆阳。故为阳卦。不独少为贵也。反之。离上下正位皆阴。故为阴卦。合而观之。一阴一阳。一升一降。正与乾坤等。而坎离又系乾坤已交之卦。故在八卦方位。坎反代坤。离反代乾。所谓代者。非谓
- 离卦离卦。离上离下。宣圣讲义 离卦大义。已见坎卦讲义中。离坎原相须成用。一上一下。如人心与肾。其功用相通。不可阙一。故传曰离上而坎下也。在后天生化。阴阳必调协。水火必相济。非如先天孤立。而乾坤至此。乃易以离坎。离卦二阳一阴。阴在阳中。重为四阳二阴。阴居正位。与坎恰相对。化而分之。一乾一坤。交而合之。一既济一未济。乾坤居全易之首。既未济居全易之终。而离坎介其中。为全体锁钥。全易枢机。故有天地。即有日月水火
- 咸卦(完整篇)宣圣讲义 咸卦上兑下艮。山泽通气,乃阴阳和协之始,生化之初见,荣繁之本源。其象合三阴三阳,相抱相谐。阳爻升而阴爻降,两端皆阴,中则三阳连贯。此自爻言,为刚柔调匀,交而不乱,合而可辨,故为生化之德所徽也。以上下卦言,上兑阴也,下艮阳也。阳下就阴,柔上协刚,刚柔同德,以孚天地絪縕之道。故在卦用为阳下而阴上,在爻用为阴升而阳降。二者主客自殊,性情则一。盖本于男女相悦而情性有定也。兑为悦泽,艮为止定,上悦下
- 恒卦宣圣讲义 易传曰,夫妇之道,不可以不久,故次之以恒,恒久也,见周易下经之序,咸恒相继之由来,不独以卦爻往来所关也,恒上震下巽,亦上下相对,与咸同,咸为艮兑,在西北与东南,恒则一居西南,一居东北,此就先天卦位言也,若后天卦,则震为东方,而巽居东南,二卦相接,与先天对立者大异,盖以后天五行,震巽皆木,木属东方,故同在东,咸之后天方位上下,犹相错对,然以洛书位次,坤艮异位,则艮兑亦复相联,上下相联,情志必
- 遯卦遯卦。乾上艮下。宣圣讲义 遯卦上乾下艮。天在山上。乾为纯阳。艮为少阳。而合成上刚下止之象。刚宜进。在上则无可前。止宜守。在下则已难久。唯有顺时自退。以达其隐遯之用。以卦爻四阳二阴。阳聚于上。阴并于下。上下不均。内外异志。是不可为之时。不宜为之地。不得为之势。不易为之情。故名曰遯。谓其宜及时勇退。如人之逃捕。唯恐不速也。卦名多指阳言。如剥与否。皆以阳在外。不得展其用。不能久于其位。则乘时之消。而辨其行
- 大壮卦大壮。震上乾下。宣圣讲义 大壮卦上震下乾。乾为父。震为子。应为乾内震外。言震代乾主外也。震二阴在上。阳在阴下。阴降阳升。阳得时位。故卦德为动。卦象为雷。雷动之时。天下同春。万物同生。今以合于乾。乾本纯阳。接震之一阳。四阳连居于内。秉持于中。是为阳盛之象。而二阴在上。以与相交。其德不胜。其志难谐。虽不与阳争。而阳难与之协。为阳独往独来之象。在卦用以阴阳二者均匀和协为善为吉。为中和之道。若违此例。非有过
- 晋卦晋卦。离上坤下。宣圣讲义 晋上离下坤。离为后天代乾位之卦。合先后天言。上下卦位相对。与天地否同。而以坤易坎。则成火水未济。是皆阴阳背驰。刚柔分立之象。然晋则不类是。则以离虽代乾在上。非天也。坤虽纯阴在下。而为母。离本中女。女与母合。乃成合孝之德。非否未济之乖违可比。全卦四阴二阳。阳出地上。成日出天明之象。离为日为火。在上则为光明。在日则为温育。后天生化惟离主之。无离则无生物。无世界。冬日寒冷。生物凋
- 明夷卦明夷卦。坤上离下。宣圣讲义 明夷卦。以离合坤。亦同晋。而离反在下。故谓之明夷。言明入地下也。以卦爻论。离二阳一阴。坤三阴。与晋同为四阴二阳卦。阳在下为阴蔽。如日西坠。光为地所蔽。阳间于阴。欲进不得。欲升不可。此退亡之象。与晋相反。传曰明夷诛也。盖以明夷时当幽暗。道当晦塞。行多蔽障。势多挫阻。则非光明正大可也。夜行者。君子之羞。昧进者。小人之志。则身于邪僻之处。蹑足于宵小之间。果冒昧以求荣。必言诡随以
- 家人卦家人卦。巽上离下。宣圣讲义 周易下经次序。人道为先。首列咸恒。明人道之本。始于夫妇。人伦之初。自于男女咸恒二卦。男女之交。夫妇之偶。以建家族之基。而家人一卦。则更着明家道之大。家庭之要。以见家为人类之根源。国之基础。天下之本系。如手之与臂。臂之与指。一脉相承。分司其职。不可阙一。家道立。而后人道全。国以兴隆。天下以安治。此家人一卦。非仅夫妇男女之际。婚姻配偶之间所能尽。咸恒虽造其端。而未能详其节目。
- 睽卦睽卦。离上兑下。宣圣讲义 睽卦上离下兑。火泽分驰。火炎而上。泽润而下。上下相违。情志不协。故名为睽。谓其乖离。如目之异视也。人之视物。两目同用。其光不分。其神不纷。澄晶明澈。乃瞩微茫。若在惊疑之时。仓卒之际。目虽视而其神不聚。物虽接而光不明。此睽也。或谓之少精。非真少精。以异态之视。精光忽乱。或幻物成奇状。或易视为不覩。是即视之变。而两目互乖其用。譬之偶见怪异之物。突逢意外之人。心为之惊疑。视以之变
- 蹇卦蹇卦。坎上艮下。宣圣讲义 蹇上坎下艮。合成水山蹇。为四阴二阳卦。山上之水。非其地也。水流洼下。天性使然。激之上山。其行必蹇。故卦称蹇。蹇难也。难有二义。一则平声。不易也。一则去声。困也。而蹇兼之。言其行也不易。其止也困。困与泽水困一义。而境殊。泽中之水。虽难固其所止。山之水。则困而不可留。非其居也。山上有泉。聚而成瀑。一泻千丈。不可复止。今欲止之。其不易可知。而竟止矣。其困又可想见矣。然地之有山。山
- 解卦宣圣讲义 解以震合坎。坎为险。而震为动。动而险。何以解。为坎在下也。卦以下为初。上为终。初险者不险。以其能出也。入而出则险不害。若终于险。是陷其中而不克拔。则竟险矣。此之所以为蹇之为蹇也。蹇以坎在艮外。艮上于内。坎险于外。止则难动。险则难终。终且险。不蹇何待。解则异是。坎反在内而震长于动。动则异于止。动以进。则去险而坦途。此解之所以为解也。然既曰解。且险在内。非全安徐之谓。故名解。言险而终得解耳。解
- 损卦宣圣讲义 山泽损,艮上兑下,艮为少男,兑为少女,三阳三阴卦也。解与蹇,皆四阳二阴,解变而损,遂成三阳三阴,与泰否为同类卦。泰否以乾坤合成,阴阳未交,刚柔未错,损益则与咸恒同体,二气交错之后,而损益又与咸恒异者,咸恒阴外阳内,阳在阴中,损益刚外柔内,坤在乾中,是损益如天包地,非如咸恒柔束刚也。天地既奠,万物孽生,阴阳既交,万化具见。在生化之伦者,阴先于阳,为无母则无子也汩。夫位育之序,阳先于阴,为有刚
- 益卦宣圣讲义 益与损往来皆三阴三阳。其义互见损卦中。损以下三爻。损而成上爻之阳。益则以上四爻。损而初爻之阳。是二卦皆一损一益。 惟损下以益上。与损上以益下殊。则两卦之名。由于爻之互易。损以三益上。益以四益初;是损由下而上。至上则极。益则由上而下。至初则反为始。 故损道易穷。而益道无强。此卦名各殊也。卦由初始至上终。损自三损以为上。是自穷也。益则自四损以为初。是自生也。 穷则变。生则成。二者含消息之
- 夬卦夬卦。兑上乾下。宣圣讲义 夬上兑下乾。为五阳一阴卦。与天泽履同体。而上下异。柔为刚所决。故名夬。而夬字有数义。一则决也。如水之决流。一则抉也。如力之抉物。皆有推而去之之意。为其势甚盛。其行甚速也。故又为快。一快速也。以其行疾速。不复停留也。一快畅也。以其行无阻。如水顺流也。故夬有决快诸义。而不用决快者。则非限于一义耳。三月之阳。切近于夏。其势至快。其志至决。而一阴被推。如水被决。不可复止。故名夬。若
- 姤卦姤卦。乾上巽下。宣圣讲义 姤卦上乾下巽。一阴五阳。阴在初爻。与夬往来。而为夬之倒象。周易卦皆自初始。姤为阴之始长。其中互乾。与夬同。故全卦大用。仍本于乾。而成阴长阳消之象。阴虽微而得时。阳虽盛而失势。其同体易位卦为风天小畜。一阴在四爻。则与姤大异。阳升阴降。姤以阳之升。成退让之势。不复与阴争。与夬之用恰反。夬为阴不能久留而被决。姤则阳不得不退。而成相遇之情。姤遇也。柔遇刚也。而刚亦以遇柔而自退。遇有
- 革卦革卦。兑上离下。宣圣讲义 革卦上兑下离。为泽火革。由困井三阴三阳交错之卦。变为两阴四阴革鼎。兑离皆一阴两阳。兑一阴在上。离一阴在中。合为革卦。六二九五。孚乾坤正位。此时用之大。为他卦所莫及。阳始而阴终。又孚于乾知大始。坤道大终之德。爻由三至五为乾。包于六二上六之爻中。刚多而不暴。柔包而不揜。则以六二得内正。而初九得卦本也。中互天风姤。为柔遇刚。其反为泽天夬。为刚决柔。义取下上。则从夬决。故名革。以决
- 鼎卦宣圣讲义 鼎上离下巽。巽为木。木火同功。曰鼎。一则本钻木取火。供民熟食之义。一则明以薪资火。为鼎烹饪之象。故卦取巽离之合。上离火而下巽木。巽又为风。木者。生火之原。风者。助燃之物。故巽在离下。示为烹饪之本也。鼎者器名。而卦义重在其用。亦如井卦取养民之用为义。鼎之用亦为生养之需。人自有火以后。未有不资于烹饪以为食。即未有不赖于鼎镬以为生。纵夷蛮之民。尚有不熟食者。不足以为法。故鼎养。亦民生不可离者。鼎
- 震卦震卦。震上震下。宣圣讲义 震为八卦之一。六子之长。以阴初生阳。故为长男。伏羲方位与巽对。文王方位与兑对。先后天殊也。巽以阳初生阴。名长女。而兑则为少女。若在后天。震主东方木。兑主西方金。则以洛书。九宫方位为序。非如先天。本河图天地生成数。阴阳互生。五行始成之序也。故以卦言。取先天。则与巽为主宾。在后天。则与兑为匹配。此震之用。亦如艮巽兑。有先后天之别也。周易为后天之象。故从震兑相对成用者多。而其往来
- 艮卦宣圣讲义 艮卦与震乃一卦颠倒而成两卦。传曰震起也。艮止也。即一始一终之意。言自震起始。至艮终止也。又兼有动与定。初与成。本与末。下与上之别。而俗称日出而作。日入而息。作息亦震艮也。行道者由甲地道途。达乙地休止。首途休止。亦震艮也。皆首尾去来之地。初终往返之时。概人事天道而言者也。有始则有终。有往则有复。理数如此。德用亦然。故震动于前。艮止于后。震起于下。艮休于上。震往则艮来。震升则艮降。犹日月之代明
- 归妹卦归妹卦。震上兑下宣圣讲义 归妹与渐往来。皆三阴三阳卦。阴阳均匀。而渐以艮下于巽为交和。归妹则震在兑上。成背戾此二卦之异也。归妹以震长男兑少女。合为一卦。而情志悬殊。阳升而阴降。行止不同。兑在内为柔得势。乃为全卦主。刚以不得柔之顺承。反而遂成其志。故曰归妹。取长兄遣嫁其妹为喻。非限于嫁妹也。凡类此者。亦皆象之。为刚在外。而柔得时。上下相违。而不得各行其是。在柔为有所归。在刚为无所得。此譬以兄嫁弱妹。徒
- 丰卦丰卦。震上离下宣圣讲义 丰。震上离下。与旅卦往来。旅离上艮下。艮震同体而颠倒。离由下而上。是两卦之用不同。离之易位所致。离在下。亦如归妹女主于内。而归妹九二。刚履柔位。丰则六二。得坤之正。此归妹不及丰者。上卦皆震。六五居外正位。失乾九五之尊。柔主全卦之用。此丰卦内外皆柔。一正一失。得失各半。而中爻九三九四。两阳连接。非如归妹之一阴一阳得偶。因此中互泽风大过。本末皆弱。独隆于中。阳刚无协。内外同敝。则
- 旅卦旅卦。离上艮下宣圣讲义 旅上离下艮。亦三阳三阴。阴阳平均。与丰同。而为往来。以震易艮。而离易其上下而已。离为两阳一阴。阴在阳中。震艮皆两阴一阳。而震阳在下。艮阳在上。反之则一卦也。故丰旅之异。即上下异其位。颠倒其卦象耳。旅与丰。皆以两阳互于中爻。互成大过。所谓大者过也。亦即阳刚之过。阳刚互于中。而阴包其外。是本末皆弱之象。惟丰有离之一阳在初。旅有离之一阳在上。遂与大过殊。丰以阳始。故名丰而称大。以其
- 巽卦巽卦。巽上巽下。宣圣讲义 易之纯卦。现惟巽兑两卦未讲。按周易八卦方位。上离代乾。下坎代坤。东为震。西为兑。此名四正卦。而乾坤巽艮为四隅卦。合伏羲方位言。则震巽为对。艮兑为对。是讲震即可兼巽。讲艮即可兼兑。而在文王六十四卦序。却以巽兑往来。与前震艮往来相错。则本颠倒同体。不取对象也。巽一阴两阳。阴在下。兑一阴两阳。阴在上。是一卦颠倒为二。与震艮同。由八宫变化次序言。巽自乾初变。故阴在初。兑则坤再变。故
- 兑卦宣圣讲义 巽兑往来,一卦成两,即主宾也,往复也。巽以阴爻在下,如物之倒置,故曰伏或入,兑以阴爻在上,如物之竖立,故为见或出,以阳大阴小,小在上,如木之杪,箭之端,具形尖锐,故名兑,兑锐也,反为巽则钝也,其大端在上,而尖端向下,如锥入木,如根入土,愈入愈深,而兑则锐其上,如木出地,如锥穿囊,愈出愈显,此其异也,而六画之,兑却与三画别,则以三与上爻为阴,成中上两细之形,四阳二阴,刚中柔外,其上之柔,如人
- 涣卦宣圣讲义 涣上巽下坎,风行水上,三阴三阳,外多阳,中多阴,而二五皆刚。阳失其本,柔得其始。中互颐。孚于养正之义。两柔在中,以立人道。两刚在上,以明天道。天人互交而卦用难协。为水性润下,风行多变也。风驰而乘水以成波涛。水静而随风以相起伏。此卦名涣,以其离散而难合同也。涣犹释也,分散于外,如水之释。又解也。离异其体,如瓦之解而以水风推荡流走而不停。风波激击动憾而不息,则有利于致远,宜于运输。此交换之用,
- 节卦宣圣讲义 节上坎下兑,与涣一卦而颠倒成两卦,涣坎在下,节则坎在上,巽兑往来,水归于泽,物积于居,故曰节止也,止于其所也。卦以艮为止,而节无艮象,亦称止者,艮为终止,节则中止,若竹木之有节,自成一段,暂止其中,如水之流,其性也,止于泽则暂断其流,而自泽出亦流也,为其别于原流,故曰止。止与行对,行之且止,止而复行,是未止之行,异于止后之行。行同而其所行不同,此节也,节制之使有度,节阻之使不连,此以水入泽
- 中孚卦宣圣讲义 中孚上巽下兑。风行泽上。四阳二阴。与涣节之三阴三阳者异。节兑在坎下。中孚兑在巽下。涣巽在坎上。中孚巽在兑上。是中孚卦得涣节者各半。即以涣之上。合节之下也。卦由节变来。涣以风行水上。而生离散之情。节以水在泽上。而有节制之用。中孚则以风行泽上。而得中行之道。是中孚者鉴于涣节之过。而折之以中。中则不过。过于离散则涣。过于制止则节。中孚以不涣而有交和之用。不节而有中道之功。此中孚具中庸之德。中和之
- 小过卦宣圣讲义 小过震在艮上。山上有雷之象。与颐同。而易上下。艮止而震动。动于外。止于中。以艮言,为知止有守。最良于行。以震言。为因势而动。易罹于过。故颐以艮在震上。能止其动。为养正。而小过则反是。动止相违。阳刚志外。遂成其过。此小过之名。由震动乖方耳。然以归妹卦之例言。兑在内能主震之动。震不得拗其志。而勉从之。故称归妹。犹兄之曲从弱妹之情也。则小过之震。胡不内从于艮。以求其止。而乃徇已之动。以干于过哉。
- 既济卦既济卦。坎上离下。宣圣讲义 既未济殿全易。居六十四卦之终。天道周而复始。易卦自始迄终。成不尽之象。为周圆之形。自乾坤开其端。而既未济要其终。终而非终。终则复始。此易卦之象。为一大循环。如一岁然。由春至冬。岁序已尽。而仍复于春。以为来岁之始。是始之与终。时之所为。时之更易。终亦有始。故既未济。易卦虽终。易道未尽。乾坤永在。坎离长存。则既未济三阴三阳。平匀交错。合乾坤而纪其变。均坎离而见其情。情变之间。
- 《易童子问》书籍简介《易童子问》三卷,北宋·欧阳修撰。《欧阳文忠全集》本。此书设童子与师问对之语,以说《易脂。卷一、卷二说六十四卦卦辞及《彖传》、《象传》大义。卷三则考辨《易传》七种之内容,认为《系辞传》、《文言》、《说卦传》、《序卦传》、《杂卦传》五种非出自一人之手,不可视为孔子所作。此说发前人之所未发,至见疑古精神,在《易》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。但其解说《易》辞大义,却未能悉当。尚秉和先生《易说评议》指
- 《易童子问》卷一童子问曰:“‘乾,元、亨、利、贞’,何谓也?”曰:“众辞淆乱,质诸圣。《彖》者,圣人之言也。”童子曰:“然则《乾》无四德,而《文言》非圣人书乎?”曰:“是鲁穆姜之言也,在襄公之九年。” 童子问曰:“《象》曰‘天行健。君子以自强不息’,何谓也?&r
- 《易童子问》卷二童子问曰:“履险蹈难谓之《蹇》,解难济险谓之《解》,二卦之义相反而辞同,皆曰‘利西南’者,何谓也?”曰:“圣人于斯二卦,辞则同而义则异,各于其《彖》言之矣,《蹇》之《彖》曰‘往得中也’,《解》之《彖》曰‘往得众也’者是已。西南,坤也,坤道主顺。凡居蹇难者,以顺而后免于患。然顺过乎柔,则入于邪。必
- 《易童子问》卷三童子问曰:“《系辞》非圣人之作乎?”曰:“何独《系辞》焉,《文言》、《说卦》而下,皆非圣人之作,而众说淆乱,亦非一人之言也。昔之学《易》者,杂取以资其讲说,而说非一家,是以或同或异,或是或非,其择而不精,至使害经而惑世也。然有附托圣经,其传已久,莫得究其所从来而核其真伪。故虽有明智之士,或贪其杂博之辩,溺其富丽之辞,或以为辩疑是正,君子所慎,是以未始措意于其间。若余
- (一)异人授易昔紫极游南岳,观虫文鸟迹,足历禹城三日。心中事起,乃取钱而掷。复掷时,通宝入于谷中,被祝融帝所收,心中懊恼。呆若木鸡,不明何事。 禹王迹前一行人立足,目视紫极,良久乃曰:“君亦通易乎?” 紫极对曰:“略知一二。” 其曰:“能否与吾言之” 对曰:“余粗浅之识,尚不足与人言吉凶!” 其又曰:&ldqu
- (二)八卦口针相山之阳,宋之古都,来龙于艮,脉分九龙,九龙玄窝,中有古刹,名曰显通,自古皆灵。三月十八,菩提法会。四面八方,云集于此。香烟淼淼,钟磬齐鸣。随缘结祥云,诸佛赐吉祥。花果茶清香,法喜润心田。九品莲花开,无上清净方。 紫极为生计所困,客于沪三载,每岁法会,千里必归。岁丙子,紫极归相,显通结缘。于寺中远见一道者,鹤发童颜,白须拂胸,此道者即紫极之师也。正行针道,病者如云。紫极恰脚踵痛,目视师所行针法,唯在
- (三)紫极受训细思善字意甚深。慎言敏事效古人。 规已宜了浮华性。清幽自重学贤真。 易医之设,实非朝夕之故,由中国推究,黄帝设教,相问于歧伯。故古圣爱民,作内经明示天下。求药针砭之道,由斯定也。只因后世圣贤传道,步遍神洲,借外名而传内教,越人仲景皆传道之人也。只为当时非为今日,故易医之法,随失用所。谓古圣设教,实与今之易医设教同也,不过各因其时而已。及易医失传,大道不明,生灵难养浩然之天性,不得还元之门路。 嗟
- (四)医道同于仙道师曰:“医道同于仙道”紫极不能解,复问于师,师垂目不语。紫极退,乃斋戒七日,入密室,复行七日,似有所悟。 小子北游,及归,语于紫极:“向此三十里,有一小女出,龄不过八,善言吉凶,闭目可知家宅老坟,先生何谓?” 小子对曰:“略知” 紫极曰:“吾医家三宝精、气、神。以合三知,本神,识神,元神也。本神者,以精为用,不以
- (五)小子问禅紫极好易,常喜夜玩。入密室,净手毕,焚香已,乃玩易。火珠林曰:易道逐心,出于混元;大道逐性,出于神仙。观毕,乃入禅定。偏袒右肩,端座莲花,手持玄印,暗行方便。 小子叩请,入内,观师敷座。乃曰:“先生之说禅定,吾当行之,却无以定,当如何禅定。” 紫极曰:“天道自然,天机自动。” 小子不明,复问禅定。 紫极曰:“心有所悟谓之禅,悟有所止谓
- (七)论肝八卦灵兰秘典论:肝者将军之官,谋虑出焉。胆者,中正之官,决断出也。肝胆者,互为表里。 小子问师:“今之肝病,当如何医?” 紫极曰:“肝者东方木,肝主怒,怒伤肝。木病乃土,故首当实脾。观之五行,木者根于土中,因金可用,而不至于长疯。有水者可生,水少则枯,水多则腐。有火者木荣,火暗不舒,火炎则焦。以水火为用,而成既济。故可知水火,病分湿、热两端。生于土下者,阴。长于土上
- (八)阴阳升降小子玩易,效仿先生,日习医,夜玩易,不亦乐乎!大有长益。 乃问道于紫极:“易医之中皆有气之升降,小子不解,愿师明眼。” 紫极良久乃曰:“升降者,变化也。习易医而不知升降,未之有也。小子善问,来,师与汝明示。天道四时寒暑,地道南北通衢,人道生老病死,皆有升降矣!冬至一阳生,阳气升于初爻,阴气降于上爻,卦象为复。夏至一阴生,阴气升于初爻,阳气降于上爻,卦象为垢。即十
- (九)论南北政《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》 原文:平气何如:岐伯曰: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,以平为期,正者正治,反者反治。 帝曰:夫子言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,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,若引绳小大齐等,命曰平。阴之所在寸口何如?岐伯曰:视岁南北,可知之矣。 帝曰:愿卒决之。岐伯曰:北政之岁,少阴在泉,则寸口不应;厥阴在泉,则右不应;太阴在泉,则左不应。南政之岁,少阴司天,则寸口不应;厥阴司天,则右不应;太阴司天,则左不应。诸不
- (十)药性八卦紫极入山采药,弟子三人俱。观山野秃颓,心中暗然,不忍足踏一草。近人卫生意识进步,物种却逐年稀少。紫极告诫弟子,天有好生之德,凡采诸药,皆不可令其绝。步足而出,身藏草种,足履之处,播撒诸青。此谓易之生生也。 采药东南,中道而息。 小子问曰:“余观药性,有散有收,有升有降,其有道可寻乎?” 紫极曰:“一物一太极,万物皆有备也。本乎天者亲上,本乎地者亲下。生长化收藏
- (十一)针法补泻天有阴阳,人有男女。病有虚实,故针有补泻也。何者为补,何者为泻?曰:虚则补,实则泻。经云:徐而疾则实,疾而徐则虚。又云:徐出针而疾按之,疾出针而徐按之。又云:徐内而疾出,疾内而徐出。此中似有矛盾之处。试以相似论而释之:经络也似河道。引天之气而入经络谓之补,引经气行于外谓之泻。以水道相似论之,引水入渠为补水,决水外行为泻,故有随迎补泻也。随乃顺势而补也,迎乃决水而泻也。针若锸,气若水,慢插入渠,引水入之
热门标签
星座查询
情侣速配
性格解读
最新更新